鞋子我们每天都穿,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小秘密,那就是大部分的鞋子,鞋头都是有一定翘度的,有些上翘角度大一些,有些小一些,我们随便找了几个品牌的鞋子,可以看到,每一款的鞋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翘。
正常状态下,我们光脚站在平面上的时候,前掌和脚趾是贴着地面的,如下图所示,鞋头上翘的设计,会让我们在穿鞋的时候,脚趾的部分因为鞋头的翘起而被动变成了一个上翘的角度。为什么现在的鞋子要这样设计呢?这其中其实藏着一些一般人不知道的秘密!
1、行走相对省力:车轮,相信大家都知道,车轮绝大部分都是圆的,这是基本常识,车轮设计成圆的,是因为滚动摩擦力相对更小,可以充分利用运动中的惯性力量,这样行驶起来就又快又省油了。还有摇摇椅,也是将椅脚设计成半弧状,摇的时候是前后滚动的状态,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很小的力,让摇摇椅动起来了。
鞋子鞋头翘起的设计,其实也是同理,如果鞋底完全贴地,在行走的时候我们双脚跖趾关节需要做更多的动作来推动我们身体前进,让鞋子动起来需要更大的力。而鞋头翘起的设计,步伐的后半段就会像摇摇椅一样,以类似滚动的方式进行移动,跖趾关节的动作变少,运动摩擦力相对较小,行走时就会感觉更省力。
在一些专业的跑鞋上,我们甚至可以看到鞋底前后都带弧度的设计,为的就是让运动员在奔跑的时候,从后跟着地到鞋头离地的动作更顺畅更自然,减少多余动作和摩擦力,充分利用行走时的惯性力量。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科学报告》20年9月发表的一项实验性研究论文也给出答案称,相比底部更平的鞋子,头部向上弯曲(也称鞋头上翘)的鞋子能让走路时足部肌肉用力更少。
2、减轻反作用力对人体的负面影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行走和跑动时脚从接触地面到离开地面的这一个过程,地面会对我们的人体产生一个持续的反作用力,正常情况下峰值可以达到我们体重的1.5倍左右。
为了减少这个反作用力对我们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大部分的运动鞋底都具备有一定的缓冲性,同时鞋头也会设计成较大的翘度,大翘度鞋头可以让行走和跑动时的重心更快更平顺地由后足向前足转移,达到缓冲分散压力的目的。
3、保护鞋头和脚趾:除了更省力和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面反作用力对人体的影响之外,鞋头微微上翘的设计,在不小心踢碰到硬物的时候,带弧度的鞋头可以更好地利用跖趾关节的活动性来缓冲冲击力量,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双脚。
鞋头弧度是不是越大越好?
鞋头弧度设计有利于我们行走时节省力量和降低地面反作用力对人体的影响,那么鞋头的翘度是不是越大越好呢?答案并不是,鞋头弧度只有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它的意义才是积极和正面的,如果鞋头翘度过大,反而会限制到跖趾关节的活动而影响行走的灵活性,同时增加足底筋膜的负担,适得其反。
根据众多科研机构相关研究得出来的结论,常规鞋的鞋头翘度不超过15度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鞋尖离地面不超过1.5厘米,这个翘度可以让我们的鞋子在穿着的时候更舒适,达到相对省力和减少地面反作用力对人体负面影响的作用。
足行健的大部分鞋款,鞋头翘度都在这个范围,如【名列前茅】、【星梦启航】、【探索未来】等,鞋头翘度都维持在15度左右,让行走更舒适省力,减少地面反作用力对人体的负面影响。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关于翘头鞋的历史
虽然前面讲了许多关于翘鞋头的现代意义,但是实际上翘鞋头可不是现代人才有的,在很久以前,古人们就已经有上翘鞋头的鞋子了,比如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都曾出土过双尖翘头的歧头履。此后,即便是草麻质地的鞋子也会设计出高头鞋翘,隋唐时期,女鞋的款式变化主要在鞋头上,或圆或方或尖,或分为数瓣,或增至数层,但均是高头鞋翘设计。
古人们之所以把鞋子做成上翘的角度,一个是为了保护鞋头,尽量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另外,古代人多穿裙类服饰,上翘的鞋头可以更好地承托住下裙摆。
看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为什么鞋子多设计成翘鞋头了吗?
不去足疗店,就穿足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