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善寺始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隋文帝开皇年间扩建西安城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获名“大兴善寺”至今。
作为隋唐时期的皇家寺院,古帝都长安(现西安)的三大译经场之一,佛教八宗之一的密宗祖庭,大兴善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是世界佛学文化的重要交流集散之地。作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造访大兴善寺,由宽旭方丈全程接待。
2019年10月5日,足行健创始人吴兴良和品牌运营总监章颖,前往大兴善寺祈福,同行人员还有【陕西省保健协会运动与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体质健康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席】司玉灿先生;【陕西省健身气功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健民先生;西医内科副主任医师,高级营养保健师,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张剑平女士;【国家级高级摄影师】,【陕西省体育文化艺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梁西京先生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
早上9时许,足行健一行在大兴善寺的衣钵慧虚师父的带领下,参观大兴善寺。在袅袅的香云和梵音之中,足行健一行分别参观了大兴善寺的大雄宝殿、放生池,历代大师的雕像等,听法师讲解这座千年古刹的历史典故,感受这里的一砖一木。
早上10时许,在感受了大兴善寺浓厚的佛学氛围之后,足行健一行和大兴善寺主持宽旭法师进行了亲切交流,在会客室里,双方共同讨论了佛学文化和足底反射疗法与释迦如来双跡灵相图之间的密切联系,交流结束之后,宽旭住持给足行健一行赠送了纪念礼品和祝福。
寺内法师日夜修行,传法普世,感念法师们的无量功德,此行到访大兴善寺,足行健特地为寺内法师们带来了定制的足行健禅修鞋作为礼物。足行健禅修鞋遵循足底反射疗法原理研发,足底反射疗法原理与寺内供奉的释迦如来双跡灵相图相对应,实乃缘分。
大兴善寺的知客宏明师父在了解了足行健禅修鞋的原理之后,对足行健此行的善举表示了感谢,并上脚体验了足行健的定制禅修鞋,给予了足行健禅修鞋高度的评价,最后双方合影。
上午11时左右,足行健一行和大兴善寺方丈宽旭法师再会面,双方交谈后互道祝福并道别,相约下次再会。
至此,此次足行健大兴善寺祈福之旅,圆满。
释迦如来双跡灵相图和足底反射疗法原理
公元645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玄奘带着在印度取得的五百二十箧,六百五十七部经书,上百粒佛祖真身舍利和一部“释迦如来双跡灵相图”回到大唐长安。玄奘将“释迦如来双跡灵相图”呈献给唐太宗。太宗皇帝下令刻碑立传供奉,一直流传至今......
释迦如来双跡灵相图上有九种图案灵相,经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成员谭明哲、袁方研究发现,这九种不同的图案灵相,和当今科学研究出来的足底反射区有着微妙的联系。
释迦如来双跡灵相图上十个足趾上有八个“卍”字轮,它当时代表的是佛徽,为吉祥之意,在当前足底反射疗法中证实是额窦反射区。按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讲,额窦是共鸣的器官;按我国传统的气功学讲,额窦有玄关之称是气功修练的重要气穴。
从图中看到位于第一跖趾关节处是一把宝剑,意为智慧之剑,它含有“可断除人的一切烦恼”之意。在足底反射疗法中这里是甲状旁腺反射区,按摩这个反射区可刺激内分泌系统,对人的心理、情绪和精神均可产生调节效应。
位于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是两条鱼。食是人的本能,也是烦恼之根源。在足底反射疗法中这里为食道、甲状腺对应部位。因此,此处的机能对人的食欲调整有着重要的作用。
位于第三、第四跖骨处是一座宝瓶。密宗修炼的基本功之一是宝瓶气,功法是以发音为主,在足底反射疗法中这里是肺的反射区。
第四、第五跖骨之间是一个海螺,宗教中称为法器,在足底反射疗法中左足是心脏反射区,右足是肝脏反射区。
足心是一个法轮,佛家称法轮为大宇宙运行的法规,在足底反射疗法中,这里是腹腔神经丛和肾脏反射区,从生理意义上讲,这里可以称为人生命的“法轮”,即先天之本为肾,肾又是藏先天精气之处。腹腔神经丛又名为“太阳神经丛”,此处对腹腔各脏器和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人体的能源,是调节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的中心处。
在左右足弓部位均有上下的祥云酿露图,祥云在佛教中是吉祥象征,在足底反射疗法原理中,上祥云部分对应的是胰腺反射区,下祥云对应的是膀胱反射区,按摩胰腺反射区可以对人体的血糖进行调节,按摩膀胱反射区则有益于排毒。
再看足跟部位为莲花,而且是三朵莲花向上,一朵莲花向下,在佛教中,称莲花为净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只有修炼成道,才能登上莲花宝座,在足底反射疗法中,这里为生殖腺反射区,也就是内含气功修炼丹田之意。
从碑文记载中,可见佛祖留此足迹目的非常明确:“留此足跡示末世衆生,令得親见或生信心,瞻禮供養者,滅無量生死重罪。”。今天,足反射疗法的推广和普及,与释迦如来双跡灵相图真是历史有情的巧合,大彻大悟的释迦如来在数千年前便已知晓,坚持按摩足底对于人体是大有裨益的!